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-凯发k8娱乐的火热现状,离不开扎克伯格一手的助推。
去年10月底,扎克伯格宣布,把facebook母公司更名为meta,发力元宇宙业务,试图创造另一种数字现实。尽管扎克伯格的做法遭到了群嘲,有网友形容facebook改名是“脸书不要脸”。但不可否认,扎克伯格选择的时机无可挑剔。自去年10月以来,“元宇宙”搜索量飙升,华尔街也在煽风点火。
不仅如此,为了彰显奔向元宇宙的决心,扎克伯格除了将facebook改名为meta,还在vr领域进行了深耕。实际上,自2014年meta收购oculus起,扎克伯格就没停止过对其大力的投资,推出的产品从rift到quest 2一代代稳步提升。但问题是,vr能实现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野心吗?
facebook的发展危机
扎克伯格改名并且奔向元宇宙背后,是facebook难以回避的发展焦虑。
2004年,扎克伯格创办社交网站facebook,在google与twitter等几大巨头的包围圈中夹缝求生,市值节节攀升,短短数年就成为全球社交“一哥”。facebook这一指数级爆发的传奇故事,让人们毫不吝啬地将扎克伯格称为“第二盖茨”“社交之王”。
遗憾的是,facebook并没有对得起全球社交“一哥”的称誉,反而陷入了数据安全、侵犯用户隐私,以及利用市场垄断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风波中,越来越多的“麻烦”被摆在扎克伯格面前。
近年来,facebook先后收购了whatsapp、messenger和instagram等热门应用,打造了一个规模空前的“社交帝国”。2019年发布一组数据显示:过去十年,全球mau位居前五个app,就有四款属于facebook系。
当然,大并非原罪,根本问题在于:facebook无限制并购扩张,在严重挤压了诸多行业个体的生存空间的同时,更在市占率与社交软件优势下,凭着用户对facebook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依赖,对用户开展了无节制的价值“搜刮”。《新共和》对facebook的批评中就曾指出,facebook凭借着自身垄断地位,无上限追求利益,进而无底线爆发出诸如:向用户推送病毒式广告、泄露用户隐私、偷偷获取用户生物特征等种种闹剧。
而早年间facebook信息泄露的巨大风波,则成为了这家公司最难洗刷、也是最大的“污点”——2018年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和《英国卫报》爆料,facebook上超过5000万用户的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前提下,被数据分析公司“剑桥分析”获取,该公司则制定了大量宣传产品,精准投放用户,最终目的则是帮助2016年特朗普团队参选美国总统。
此外,2020年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更被指控“非法”使用用户手机摄像头,窃取上亿instagram用户生物特征数据,只为给予广告商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,进而实现更多的盈利。
2021年,facebook在英国还遭到了23亿英镑(约合人民币198亿)的集体诉讼,原因是2015年至2019年期间,facebook通过强加不公平的条款和条件,要求4400万用户交出自己个人数据来访问该社交网络,并滥用其市场主导地位,从而赚取数十亿美元各类广告费用。
当然,更重要的是,facebook在其既有的技术与商业模式路线上发展,已经遇到了瓶颈,其股价已经严重高估与透支。说到底,扎克伯格的facebook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开放式的全球社交应用平台而已,而这个软件社交平台底层的硬件技术不是facebook的,支持这个应用的系统甚至也不是facebook的——facebook并没有核心的技术来支撑其发展。
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以来,facebook需要复制竞争对手的应用和功能的原因:当视频会议应用zoom大火时,扎克伯格迅速推出与之高度相似的messenger rooms;当直播应用twitch和youtube gaming逐渐占据市场后,扎克伯格则拿出了facebook gaming;当美国版“咸鱼”craigslist利润十分客观时,扎克伯格则送出了facebook marketplace。
甚至,有观点指出:facebook旗下instagram热门stories功能“照抄”了snapchat,instagram上的应用程序reels则直接“照搬”了tiktok。
走向元宇宙的理想国
为了在facebook出现增长衰退之前,搞出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来说服华尔街,扎克伯格一手助推了“元宇宙”概念的走红。并且,为了彰显发力元宇宙的决心,扎克伯格除了将facebook更名为meta,还在vr领域进行了深耕。
毕竟,对于facebook来说,投入资金在一个能够更快见到收益的领域十分重要。要知道,facebook有90%以上的收入依靠社交媒体的自有流量变现,而如前所述,这种过于单一的商业模式也一直被人诟病,这种质疑声在50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及滥用的“数据门”后愈演愈烈。
同时,在商业模式上更加丰富的tik tok、snapchat逐渐成长,也逼迫facebook为此寻求改变。因此,选择能够更快做出产品、获得收益的vr行业成为扎克伯格基于丰富商业模式的现实考量。
并且,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,相对成熟的vr领域,也能够帮助meta建立起好的内容生态,积累足够的消费市场规模,为下一步进军元宇宙打好基础。扎克伯格以quest 2的成功举例:“quest 2短短几个月就成为主流vr头显之一”,“内容生态和开发生态也随之建立起来,这就意味着现在你买一台quest 2,还有《fitxr》、《supernatural》这样的健身应用、一些社交、办公、商业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应用供你使用。”扎克伯格认为,1000万活跃用户是vr c端市场的“门槛”。他表示,随着越来越接近这一门槛,生态也会越来越繁荣。
与此同时,据the information报道,目前meta的产品路线图揭晓了6款头显的发布计划。从现在到2024年,meta将会推出四款vr头显,内部代号分别为cambria、funston、stinson、cardiff。其中,cambria为高端旗舰vr头显,可能在今年9月推出。随后,meta将在2023年推出代号为stinson的vr头显,该设备为quest系列的后续新品。
而在2024年,meta还将推出代号为funston的vr头显,该设备为cambria的迭代版本,而cardiff会作为quest系列的新品stinson的迭代产品。也就是说,meta将交替发布高端vr头显和低端vr头显,不同价格档位的vr头显将帮助meta抢占大部分vr头显市场的份额。同时,meta还将发布两款ar眼镜,其产品内部代号分别为nazare和hypernova。其中,nazare将在2024年推出,而具有更强功能的ar眼镜hypernova将在2026年推出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发布可能发布的cambria。尽管不少媒体和分析师将这款cambria的vr头显认为是oculus quest 3又或者是oculus quest 2 pro,但扎克伯格自己曾在connect 2021大会上说:“cambria是不同于quest 2的一款产品,主要面对高端市场。”
这款vr头显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,并且人们还可以使用它发送电子邮件或者短信。在meta内部,cambria常被研发人员叫做arcata,该设备拥有全彩透视和面部追踪功能两大亮点,可以增强用户的mr体验。
cambria搭载的外向摄像头可以让vr头显的屏幕呈现现实世界的场景。该设备所拥有的全彩透视功能不但可以让vr头显呈现完全虚拟的场景,也可以让vr头显同时显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,就像ar眼镜那样。同时,cambria内置的传感器能够实时跟踪用户的眼睛和面部表情,可以帮助用户在meta的horizon worlds和workrooms等应用程序中生成用户的虚拟头像。
理想和现实的距离
通过相对成熟的vr领域进军元宇宙的理想固然美好,但现实总是骨感的。
从技术角度来看,根据the information,目前的cambria vr头显同样使用基于android的vr操作系统。这意味着,用户无法通过vr设备使用任何专为pc设计的一些常用的工作软件,只能通过vr网页浏览器享受部分软件网页版的功能。meta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,在最近的quest 2版本更新中增加了支持网页浏览器中打开多个窗口。但如何让用户通过cambria vr头显使用一些常用的工作软件,依然是meta推动vr头显在工作场景中应用面临的挑战之一。
与此同时,根据此前the information的消息汇总,meta在vr领域的自研计划屡屡受挫。2022年以来,meta不但放弃了构建全新的vr操作系统框架,而且其自研的处理器也不如高通的xr 2处理器。这一方面意味着,meta很难在vr设备的硬件基础上和pico、htc、lynx等国内外vr头显厂商拉开较大差距。另一方面,两个硬件研发团队的遇挫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。
不仅如此,新产品的发布节奏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。比如,cambria vr头显本该在去年年底推出,但由于供应链产能、疫情和研发进度的影响,一直延期到今年9月。因此,meta的产品路线图仅供参考,具体地新品发布节奏还需要根据情况而定,近年来meta的新品常常不能如期上线,影响发布节奏。
当然,mete难以搞出像样的vr/ar产品的根本原因,还在于决定着vr/ar产品的不是这个终端的应用层面,而是整个vr/ar的底层产业链技术都还不成熟,还不能支撑大规模的商业普及化应用。
事实上,至今为止,由于内容与服务较为匮乏、应用生态不完善,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爆款级、标杆级vr应用都尚未出现,面向消费者的虚拟现实开发内容缺乏变现渠道,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正向循环。投资机构高盛最近在一份关于ar和vr技术的报告中表示,尽管vr技术正在改进,但目前为止,vr头显仍没有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刚需产品,仍是一小部分人群使用vr设备。也就是说,目前的vr头显市场规模仍处于初期发展的阶段。
并且,现有应用案例多是定制化凯发k8娱乐的解决方案,没有明晰的行业应用思路,不具备行业内大面积普及推广的条件,多行业融合应用进展路径亦不明晰。不仅如此,一些当前次要但非常关键,并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,进而决定用户使用意愿的问题也需要更多的方案解决,比如,电子部件的发热、高计算能力、高通讯带宽以及设备发热量和散热方式等问题。
说到底,在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宣布元宇宙蓝图的背后,更多的是其他的考虑因素。科技行业从来不缺少新概念,这个领域就是需要一波又一波的新热度来带动持续关注和不断投资。几乎每隔一两年,科技巨头和创投行业都会推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热词,介绍新奇的前沿技术,展示未来的生活愿景,投入巨资打造生态,推高股价与市值。
正如两年前facebook推出的libra计划一样,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地要组建一个全球去中心化的加密支付体系,这个超主权货币项目的野心并不亚于现在的元宇宙,甚至可能实现“全球金融无国界“的梦想,也一度给facebook的股价带来了明显提升。但是,在各国监管部门的合力打压下,facebook不得不在去年无限期搁置了libra项目。
而现在,“元宇宙”或许就是扎克伯格在libra愿景泡汤之后寻找到的下一个概念,元宇宙会不会走向libra的归途,我们尚且未知,但盲目狂欢于元宇宙,却必然陷入彼时libra的陷阱。